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制作量大跳水,某業接下去該何去何從?

田園牧哥 2022/09/19

因為艾斯萬的檔期銳減三分之一大致上也做了個猜測,基本上也確定了,猜得并沒錯,大致補充幾點:

這是楓芙愛...

1、6月中旬通過了新條例,當時制作商也是措手不及,大部分制作商都稍微停下了原定的工作,比如說很多企畫單體在第一時間,就說了談好的工作又被推了;

2、在確定了方案之后,制作商在6~7月份主要的制作,是完成6月份之前敲定但還沒開拍的工作,也就是前兩個月的主要工作是,先把「新條例通過之前就確定好的工作」完成了,然后在8月開始依照「新條例通過之后的規則」進行工作流程,所以8月份基本上可以說大停擺,沒幾家開工做事的。

石川澪

3、由于目前規定了要「提前簽約1個月才能錄制」,以及「錄制4個月后才可上架」,所以整個8月,制作商和經紀公司之間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簽合約,片場的工作大概要在9月正式開始,而這些拍攝好之后,最快最快也得到明年1月份才能上架,如果還要考慮宣傳期的話,那就要到2月份,因為宣傳也屬于銷售工作。

4、基于以上幾點,也就是說從下個月開始,到今年年底,制作商手頭上能拿出來售賣的,只有6~7月制作的商品,除非說制作商手頭上還有存貨,但并不是每家制作商都有囤底的習慣,所以接下去的10月份、11月份、12月份,乃至1月份,基本上更新量只會是「大跳水」的現象。

坂井成羽

5、樂觀一點的話,1月份會稍微改善一些,有些制作商跟自家的專屬是簽了好幾份合約(當然這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待遇),可能在一個月趕兩三個制作,當然這僅限于專屬層面,至于企畫群體,可能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有太多的工作量提升。

其實說到底這并不是簽約和售賣的時間差影響了企畫群體和制作商,相反這個影響實際上并不大,「提前一個月簽約」和「簽約后4個月才能開展銷售工作」,對于制作商和專屬群體的影響只是短期的。

因為早在新條例沒通過之前,制作商對接經紀公司差不多也是2周~1個月的時間才開始錄制,錄制完成再到發行差不多也得要3個月的時間(剪輯、后期、過審、壓制、預告等等),如今新條例只是說,多增加了一個半月的期限以及強制了合約流程,這方面對于制作商來說,要修改并不是太難。

栗山莉緒

對于制作商來說,真正起到影響作用的,只有2條:

1、簽約后的1個月,錄制后的4個月,這5個月的「冷靜期」里, 演員可以無條件取消

2、作品上架2年后, 可無條件要求制作商下架(2024年后正式改為上架1年可下架);

以上2條并不僅限于女性,男性也是同等待遇。

所以這就遇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,制作商需要承擔2個層面的風險:

1、在「冷靜期」內一旦無條件取消,作品無法售賣,制作商需要承擔【導演】、【制作組】、【其他演員】、【場地租賃】、【器材租賃】、【道具】等成本,這方面是不能要求賠償的。

宮下玲奈

2、作品能順利上架,但是在2年之后被要求無條件下架,2年期間內還算好,但是改成1年的話,并不一定能回本,一件商品從制作到宣發的硬性成本之外,還要算上制作商稅收、渠道商抽傭、配信端給平台的分成等等,成本也是蠻重的,但是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在短時間內就賺回成本,它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盈利,比如放在在線點播區或是后續的實體銷售等等,都需要一個「積少成多」的過程。

所以2017年在【業界改革推進委員會】推出《5年合約》的時候,大致上也是考慮到了一個盈利期限(5年后基本也賣不動),目前來說修改為2年也還好,比較尷尬的就是到了2024年之后修改為1年,這個對于小品牌來說,虧本的風險要增加不少。

基于這一點,制作商陣營是把這個風險直接轉移給了中底層的企畫演員,再過去的一個月時間里,制作商雖然放出去了一些合約,但是他們很少會去考慮【中底層企畫群體】,他們更傾向于找【信得過的人】來「確保不會臨時取消或短時間內要求回收」。

這還得考慮一個「職業生涯」的問題,頂層的肯定職業壽命更長,中底層本身就屬于隨時會被淘汰的境地,職業生涯短,萬一到了引退階段想下架,這也是增加了風險。

在這一點問題上,男女群演所面臨的的尷尬是一致的,制作商的心理也很好理解,寧愿多花點錢避免風險,也不想去踩雷,所以前不久成立的男演員協會【JPAL】也說了,知名的老家伙工作不降反升,新人群演一個月開不到三場工。

所以接下去到了明年2月份,基本上也是【知名企畫單體】在撐起企畫市場,而近期只能說【中底層企畫群體】接連的引退。

換一個層面來說,這部分【中底層企畫群體】已經被制作商群體給淘汰了,因為制作商不想冒風險,所以不愿意再給這部分群體太多的機會。

妃光莉

基于以上幾點,我認為大機率會發生的幾個情況:

1、 知名品牌與知名演員(包括知名企畫)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,只是需要一個適應新規則的過程,之后在合約簽訂、商品制作、薪酬發放這些方面磨合一段時間后,彼此應該也能適應;

2、 短期內新人可能會減少,但依然會有強勢的新人涌入。之前的發薪方式是參與錄制后便直接給片酬,現如今增添了一項「5個月內科無條件取消」,讓之前的發薪方式對于制作商來說風險過高,所以大部分制作商修改了發薪方案,短期內新人會減少,但是新人是銷量的保障,最終肯定會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,甚至會拿出更優待的方案去招更好的新人。

而真正能拿得出「更好的方案去找更好的新人」的,只能是目前那幾家有實力的經紀公司和大品牌。

沢北南(元·川北明沙)

3、 新人的淘汰率驟增;這方面主要會集中在那些企畫新人當中,前文提到現如今制作商更傾向于找【信得過的人】合作,但是新人是銷量的保障,所以在能力范圍內,制作商依然會找新人合作,但是基于目前制作商與企畫群體之間的「信任危機」,新人可能也就在剛開始那一段時間比較容易,之后會很容易的陷入到了「接不到工作」的情況。

4、 企畫市場會經歷一輪洗牌,性格或許會成為關鍵

真正會被洗牌的是那些沒什麼人氣,作品本身也不算多的企畫群體,以及「性格無法建立信任關系」的群體,因為某業中卻是有很多性格比較令人捉摸不透的存在,這部分的機會目前來說比較渺茫,所面對的壓力也比較大,但是洗牌歸洗牌,總是會有人留下來的,因為在其他地方可能也是一地雞毛,即使目前說困難重重什麼的,但在其他地方不見得就沒困難,也依然還會有新人進入。

換個層面來說,由于現在的「信任危機」導致了制作商不想承擔風險,這階段實際上對于那些「性格好的群體」來說反而是個機會,只是這些都需要一個磨合階段,看能不能建立出彼此的信任感,樂觀一點說就是會緩過來的,但有多少人能撐下去不好說,性格或許會成為關鍵因素。

天然美月

5、 配信型品牌在未來半年內會陷入寒冬期;由于限制了「5個月冷靜期」,這對于某些配信型品牌來說挺慘的,比如說MGS、FZ中那些主打動畫配信的品牌,這類品牌的運作模式比較特殊,以往的制作流程會比較簡單,像S1可能制作期要三個月,而配信型品牌可能兩個星期就能制作好,也不用特意再預告,算上過審時間,配信型品牌快一點的三四個星期就能發布,像F社這種有預告檔期的,它基本上也就是能比發行提前1個月上配信。

現如今改成了「5個月」的限制,通常來說這類配信型品牌制作規模都不大,也不不太可能有太多的存貨,所以接下去的幾個月時間里,配信型品牌大機率,會進入到一個寒冬期,比較慘一點的,可能要靠制作合集度日子。

說到這里還得再說一點題外話:這類配信型品牌往往是能提供中底層企畫群體的工作機會的主力(就是很多會去演素人),他們找的大多數就是中底層企畫群體,現如今由于配信型品牌的低迷,也會加劇中底層企畫群體的困境。

齋藤亞美里

當然,樂觀一點的說法,快的話四個月,慢的話半年左右,會逐漸的適應這個情況,但是目前實際上還有個比較尷尬的問題,2024年某組織會再次開啟禁止某些事項的議題,這也是目前某業制作商比較頭疼的問題,到時候不知道又會出現什麼情景了。

用戶評論